LOT 1381
赵孟頫 致郭右之二帖卷 手卷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 RMB *雅昌拍卖图录提供数据展示
拍卖时间
2019-11-19

拍品信息

拍品名称
赵孟頫 致郭右之二帖卷 手卷
作者
赵孟頫
尺寸
奉别帖16.1×74.8cm;应酬失宜帖16.1×38.8cm;后跋20.5×98.3cm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
拍卖日期
2019-11-19 晚上6:30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
拍卖专场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拍卖会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手卷
题识
鉴藏印 王鸿绪(1645-1723):俨斋秘玩(二次)(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鸿绪》8印,113页)
何昆玉(清道光-光绪间,19世纪):何昆玉(参见同书《何昆玉》1印,473页)
何瑗玉(清道光-光绪间,19世纪):何瑗玉印(三次)、端溪何叔子瑗玉号蘧庵过眼经籍金石书画印记(参见同书《何瑗玉》1、5印,477页)
伍元蕙(清道光-咸丰间,19世纪):伍氏迂庵主人、俪荃审定(二次)、南海伍元蕙宝玩(二次)、伍氏俪荃平生真赏(二次)、南海伍氏南雪斋秘笈印(二次)、伍元蕙俪荃甫评书读画之印、伍氏澄观阁书画之印(参见同书《伍元蕙》10、9、18、13、19、23、12印,298页)
陆树声(1882-1933):陆氏叔同眼福(二次)、陆树声鉴赏章、归安陆树声金石书画印
吴宝珊:宝珊心赏(三次)、延陵(二次)、吴开濬珍藏宜子孙永保(四次)、吴开濬印(二次)、吴氏宝珊、宝山所藏、吴氏宝山平生真赏(二次)、开濬珍藏子孙永保、宝珊审定(二次)
赵渭卿(清末民初):清峻堂印(三次)、宝苏黄斋(三次)、渭卿欣赏(二次)、赵氏金石
汪令闻:汪令闻曾经收藏
鉴藏印
王鸿绪:
俨斋秘玩(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鸿绪》8印,113页)
何瑗玉:
何瑗玉印(参见同书《何瑗玉》1印,477页)
伍元蕙:
俪荃审定、南海伍元蕙宝玩、伍氏俪荃平生真赏、南海伍氏南雪斋秘笈印、伍元蕙俪荃甫评书读画之印(参见同书《伍元蕙》9、18、19、23印,298页)
陆树声:
归安陆树声收藏金石书画印
吴宝珊:
宝珊心赏、延陵、吴开濬珍藏宜子孙永保(二次)、吴开濬印、吴氏宝珊、宝山所藏、吴氏宝山平生真赏、开濬珍藏子孙永保
赵渭卿:
清峻堂印(三次)、宝苏黄斋、渭卿欣赏、赵氏金石
鉴藏印
王鸿绪:
俨斋秘玩(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鸿绪》8印,113页)
何昆玉:
何昆玉(参见同书《何昆玉》1印,473页)
何瑗玉:
何瑗玉印(参见同书《何瑗玉》1印,477页)
伍元蕙:
伍氏迂庵主人、俪荃审定、南海伍元蕙宝玩、伍氏俪荃平生真赏、南海伍氏南雪斋秘笈印(参见同书《伍元蕙》10、9、18、13、19印,298页)
陆树声:
陆氏叔同眼福
吴宝珊:
宝珊心赏、延陵、吴开濬珍藏宜子孙永保(二次)、吴开濬印、开濬珍藏子孙永保、宝珊审定、吴氏宝山平生真赏
赵渭卿:
清峻堂印、宝苏黄斋、渭卿欣赏、苏黄米斋
汪令闻:
汪令闻曾经收藏
鉴藏印
何瑗玉:
何瑗玉印(三次)、端溪何叔子瑗玉号蘧庵过眼经籍金石书画印记(参见同书《何瑗玉》1、5印,477页)
伍元蕙:
伍氏澄观阁书画之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伍元蕙》12印,298页)
陆树声:
陆氏叔同眼福、陆树声鉴赏章
吴宝珊:
宝珊心赏、宝珊审定
赵渭卿:
清峻堂印、渭卿欣赏
后 纸
1.王惟俭:右赵吴兴二柬,前柬云:“不肖一出之后,欲罢不能”。又云“南望矫首”,此当是至元戊子(1288)时事也。吴兴以丙戌(1286)岁为侍御史程钜夫所荐,以之入京,迄兹三年矣。书词邑邑似有悔焉。次柬云:“遂有远役之忧,虽尔辞之,未知得免否”。此当是迁提举浙学事时也。吴兴虽有济上之行,然以惧忌请外,此时不应辞之。故知兹为将向江浙之语也。大都士大夫一出山则风尘跋涉,必不能以自如,何论吴兴。万历岁在戊午(1618年)谷雨日,河南王惟俭。 钤印:王惟俭印、王氏损仲
2.王鸿绪:按史传,赵吴兴在英宗至治二年(1322)六月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今观手札中云:一出之后,南望矫首,不觉涕泪之横集,当是至元二十三年,程钜夫荐之入朝,阅三年迁集贤学士,时年三十四岁矣。明年为辛卯,石民瞻谒选至燕京,吴兴为书《过秦论》。董华亭“戏鸿”帖题为时年三十八,误也。是时吴兴书法正当壮年,英俊之气,圆润之姿,直追踪二王,无一毫习气。其俗笔者,皆赝书耳!华亭自谓因生得秀,欲驾吴兴而上之,似未为定评也。康熙岁在戊戌仲冬八日,横云山人王鸿绪。 钤印:王鸿绪印、俨斋
著录
著 录
1.《穰梨馆过眼续录》卷二,清·陆心源著,《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书》(39),第78-8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澄怀堂书画目录》(卷一),山本悌二郎著,第134-136页,文求堂,1932年版。
3.《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肆),张珩著,第2274-2275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版。
4.《南雪斋藏真十二卷》,《丛帖目》(第二册),容庚编,第81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5.王连起《赵孟頫书画真伪的鉴考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第28页,1996年5月。
出 版
1.《南雪斋藏真》,清·伍元蕙著,《广州大典》总第388册,子部艺术类·第四十七辑,第73-75页,广州出版社,2015年版。
2.《书苑》第六卷第四号,法书会,1916年4月版。(记其为“山本悌二郎藏”)
3.《书道》第六卷第二号,第3-4页,(局部)泰东书道院出版部,1937年2月。
4.《书品》第七三号,特集·赵子昂尺牍,第2-8页,东洋书道协会,1956年10月。
5.《中国宋元美术展目录》,图373,东京国立博物馆,1961年4月。
6.《元·赵子昂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尺牍八首》,《书迹名品丛刊》第八三回配本,第31-40页,二玄社,1970年4月版。
7.《西川宁著作集》第二卷,中国书法丛考·二,图18、19,第238-254页,二玄社,1991年7月。
8.《日中书法之传承—谦慎书道会展70回纪念》,图90第156-157页,谦慎书道会,2008年3月。
9.陈永胜《赵孟頫致郭天锡<应酬失宜帖>考》,《书法》第54-57页,2015年10月。
10.赵华《关于赵孟頫致郭天锡<应酬失宜帖>的几点意见》,《书法》第57-59页,2016年8月。
11.王连起《赵孟頫早期书札考》,《中国书法》(总329期),第98-101页,2018年5月。
12.《中国书画鉴定研究·王连起卷》(下),第467、474、475页,2018年版。
13.《赵孟頫书画全集》(第十卷),第6-7页,故宫出版社,2017年。
拍品描述
说 明 此卷经明代王惟俭、清代王鸿绪鉴藏并跋文于卷末;清代现于广东,经何昆玉和何瑗玉兄弟、伍元蕙、陆心源和陆树声父子递藏,咸丰年间收刻于伍元蕙的《南雪斋藏真》中,并著录于陆心源的《穰梨馆过眼续录》中;近代流入日本,经山本悌二郎、赤羽云庭旧藏,多次出版、展览。
1.王惟俭(明代),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字损仲。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潍县知县,迁兵部职方主事。万历三十年(1602)被责不推代削籍归,家居二十年。光宗立,起为光禄丞,三迁大理少卿。天启五年(1625)入为工部右侍郎,为魏忠贤所劾,落职闲住,致力于经史百家。苦《宋史》繁芜,手删定,自为一书。好书画古玩,万历、天启间,与董其昌并称博物君子。
2.王鸿绪(1645-1723),江苏华亭(今属上海)人。初名度心,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一生精于鉴藏书画。书学米芾、董其昌,具遒古秀润之趣。
3.何昆玉,字伯瑜,广东高要人。何瑗玉兄。擅医术,精鉴古,善墨拓,富收藏。篆刻宗浙派,与吴中李锦鸿并称。客滩县陈介祺家,赏奇析疑,见闻日广,鉴别尤精。何瑗玉,字蘧庵,又号莲身居士,广东高要人。官翰林院待诏。善画墨梅花卉,富收藏,精鉴别。著《书画所见录》。
4.伍元蕙,更名葆恒,字良谋,号俪荃,又号南雪道人。广东番禺人。钦赐举人,官刑部郎中。性好书画,收藏甚富。番禺陈其锟尝过其听香楼读书题帖。新会罗天池(1805-1866)称其好古善鉴。南海桂文灿(1823-1884)称其鉴赏精博。晚得倪瓒真迹四种,结屋藏之,颜曰“迂庵”。元蕙以藏帖最为著名,有《南雪斋藏真帖》十二卷、《澄观阁摹古帖》若干。据此得知,他精鉴赏,曾收藏了陆机《平复帖》、唐人双钩王羲之《雨快帖》和《兰亭残本》《唐人写经》等晋唐宋元明人书迹。
5.陆心源,字刚甫,号存斋,浙江湖州归安人。咸丰九年(1859)中举,后赴直隶镇压太平军,1865年任广东南韶兵备道,官至福建盐运使,后辞官在归安城莲花庄旁辟建“潜园”。富收藏,筑“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三楼藏书。陆心源精于金石之学,著述等身。
6.山本悌二郎(1906-1991),号二峰,斋名澄怀堂。早年留学德国,后归国从事实业。曾历任日本劝业银行、台湾制糖社长。最后进入政界,成为田中义一和犬养毅内阁的农业大臣。他通汉学,著有《蕉雪吟馆诗草》等。亦精于鉴赏,喜收藏中国书画。“澄怀堂”是他在东京上目黑的书斋名,经常聚集同好之士共同观赏藏品。山本的收藏,获得内藤湖南、长尾雨山以及寓日的罗振玉等协助。昭和六年(1931)编录藏品一千一百余件为《澄怀堂书画目录》十二卷。
7.赤羽云庭(1912-1975),本名源治郎,东京人。师事花房云山、角田孤峰。长于楷、行、草书。1948年日展入选,1951、1952两年连获日展特选,1955年任日展审查员,1961年获日展文部大臣奖。历任日展评议员、太玄会副会长等职。

展 览
1.“中国宋元美术展”,东京国立博物馆,1961年4月22日至1961年5月21日。
2.“日中书法之传承—谦慎书道会展70回纪念”,东京美术俱乐部,2008年3月13日至2008年3月22日。

释 文 孟頫再拜,右之二兄坐前:孟頫奉别以来,已复三年矣。夙兴夜寐,无往而不在尘埃俗梦间,视故吾已无复存者,但羸得面皮皱折,筋骨衰败而已。意谓吾右之优游闾里中,峨冠博带,与琴书为友朋,不使一毫尘事芥乎胸臆。静中所得,便可与安期羡门同调。近忽得家下书,知右之因库役事,被扰异常,家事亦大非昔比。今见挈家在苕玉兄处,令人惆怅无已!然时节如此,切不可动吾心,是有命焉。但安时处顺,自可胜之耳。不肖一出之后,欲罢不能。每南望矫首,不觉涕泪之横集。今秋累辈既归,孑然一身,在四千里外,仅有一小厮自随,形影相吊,知复何时可以侍教耶?因黄簿便,草草奉状,拜问起居,时中唯善自爱。拜意。苕玉兄长及阿嫂,各请善保。不宣。十二月廿九日,孟頫再拜。
释 文 孟頫拜覆,右之二兄坐前:孟頫早间承伯正传道尊意,自知叠数干渎为罪。掷还三物已领。但此番应酬失宜,遂有远役之忧。即虽见尔辞之,尚未知得免否?若必远行,将何以处之?忧烦不可言。奈何,奈何!外见伯正言及前此王维、兰亭二卷,此乃他人不知兄所以相与之厚。故有此谤。今谨以归还,使知孟頫亦非为利而然。示入幸也。专此代面。闷中作字,或直率告。不见罪。孟頫拜覆,二司户位。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竞买本件拍卖标的,需办理高估价竞买号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