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文(1866~1925) | 尺寸 | 34.5×95cm |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书法 | 创作年代 | 暂无 |
估价 | RMB 200,000-300,000 | ||
成交价 | 登录后可查看 | ||
专场 | 世家元气—中国近现代重要书画专场 | 拍卖时间 | 2020-12-05 |
拍卖公司 | 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20秋季拍卖会 |
【款识】文藻先生属,孙文。 【钤印】孙文之印(白文) 【鉴藏印】李乔峰(朱文) |
|||
说明 |
【释文】至公居。 【说明】上款人为崔文藻,李乔峰旧藏。 【藏家简介】李乔峰(1921-?),广东新会人。因性嗜绘事,幼即从外祖父习写兰竹花鸟,后复师事简琴斋、高剑父、李研山及张大千,为大风堂入室弟子。其书法善隶书,山水宗董巨,尤善画梅。李乔峰颇有商缘,为香港颇有实力的收藏家,张大千先生的作品在香港的销售展览均由其打理。 孙文(1866-1925) 孙文,即孙中山,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广东中山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崔文藻(1883-1918),字戟勋,一字采芹,别号铁峰道人,云南蒙化(今巍山)人。1910年入选陆军部调考军医学生,同年冬赴天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与李时珍组织京津同盟会。1912年1月,与唐兆熊等起事天津,分攻各署,战败被擒,受刑讯后获释。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府参议。1918年4月,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军部次长。同年5月被桂系军阀莫荣新逮捕,12日遭杀害。 按语: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一生以“天下为公” 为之奋斗的理想,因此“天下为公”是其常常书写的题材。而此幅横批写“至公居”,是为其亲自任命陆军部次长崔文藻所书。崔文藻一生为革命而奋斗,与孙中山先生所器重;1913年7月,孙中山先生发动讨袁“二次革命”,崔文藻当时身体受重伤并未痊愈,又投入讨袁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斗争。“二次革命”失败后,崔文藻南下广州,投入云南发动的护国运动。1917年7月,孙中山先生发动护法运动,崔文藻积极支持孙中山进行护法。9月1日军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命崔文藻为陆军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军政府总务厅长等职务,并主办机关报《珠江日报》,被授中将军衔。崔文藻在广州积极组织军政府军队,支持孙中山开展护法运动。受到广西军阀陆荣廷的嫉恨,他指使莫荣新,于1918年5月12日,假借开会的名义,枪杀了崔文藻。崔文藻至死不屈,痛骂莫荣新手段卑鄙,被害时崔文藻年仅37岁。 孙中山先生写“至公居”,“至公”即最公正、极公正之意,正是贴合崔文藻短暂的一生,亦与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思想一致。 再看孙中山先生书法笔法劲健,庄重而又灵动,笔笔中锋里体现出强烈而含蓄的力量感;结构严谨中显现出寻求工稳的韵律感。即使作为书法家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 作为旧时代文化的最后受益者,使他有了表现书法美的全部技巧—挺健而圆润的笔锋使他将自己的审美趣味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整幅字基本上没有败笔,无论是圆劲厚重、藏头护尾的隶书笔意,或是气势开张、雄强茂密的结构,都可见他对魏碑唐楷的领会。在作品的表面沉静宁宓中,体现出一个武士剑拔弩张的威武之气。在民国的政治人物当中,一批书法艺术造诣颇深的名人,都为书法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民国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群体,孙中山先生生前留下的大量墨宝,不仅是珍贵的史料,也是难得的书法作品。其作品风格开阔雄浑,结构紧密,气象雍容,笔势舒敛有致,大笔挥毫无拘无束,展现了先生的革命情怀和豁达胸襟。 |
业务合作: 80480998-888/837 fyz@artron.net 责任编辑: 张天宇010-84599636-846 zty@artr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