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 | 尺寸 | 直径19.5cm |
---|---|---|---|
作品分类 | 陶瓷>明代青花瓷器 | 创作年代 | 明永乐 |
估价 | HKD 5,000,000-7,000,000 | ||
成交价 | 登录后可查看 | ||
专场 | 中国陶瓷及艺术珍玩 | 拍卖时间 | 2010-04-07 |
拍卖公司 | 富得拍卖行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十周年度典拍卖会 |
说明 |
此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碗,口至下腹部线条较直,至近底略收,俗称墩式碗。折枝花果纹饰以最上等苏麻离青钴料描绘,内口沿绘青花双线圈,碗心单圈绘折枝菊花;外口沿绘青花单线圈,壁绘折枝花果纹,辅以双层莲瓣,圈足仅饰一道弦纹,非常简洁。绘画笔法流畅,典雅秀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青花釉里红 上 》商务印书馆 ,页72 ,图69 来源:香港苏富比 1993年10月26及27日,编号48 发旷古之未有 开一代之奇葩 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最强盛的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永乐青花以其精细的胎釉,青色的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冠绝当世,与宣德青花瓷器共同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据明代王世懋《窥天外乘》载:“宋时窑器汝窑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窑浮梁景德镇,永乐宣德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棕眼甜白为贵,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从中可知,明代先辈对苏麻离青料烧制的青花瓷已赞誉有加。 永乐青花瓷器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此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碗就是其创新器形之一。碗口至下腹部线条较直,至近底略收,俗称墩式碗。此碗存世珍罕,代表了永乐御窑制瓷方面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 据刘新园著《高岭土史考》从文献记载来看,景德镇制瓷原料被朝廷独占并宣布为“御土”始于元。明代把麻仓土作为官土,必从元代继承而来。明代的所谓“官土”就是元代的“御土”,含义相同,仅字面差异而已。由此推知,此件青花墩式碗的制胎原料应是麻仓土,而不是高岭土。麻仓土的特征是白而不细,有很多气孔。制作浆胎时,不过是在基胎里外施以泥浆,形成“浆衣胎”,“浆衣胎”好比内衣。阴干后,勾描青花图案,再罩上透明釉即可入窑烧成。烧成开窑过程中,由于基胎和薄浆的收缩率不同,就形成粹美的纹路。民国时期出版的《饮流斋说瓷》其文曾几次提到“浆胎”瓷器。此碗可与文献印证。 折枝花果纹饰以最上等苏麻离青钴料描绘,内口沿绘青花双线圈,碗心单圈绘折枝菊花;外口沿绘青花单线圈,壁绘折枝花果纹,辅以双层莲瓣,圈足仅饰一道弦纹,非常简洁。绘画笔法流畅,色调明快、蓝白相映,典雅秀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明以前很少见折枝果纹绘于瓷器上,永乐时期折枝瓜果纹开始出现于御制青花瓷器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碗”(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青花釉里红上》商务印书馆编,72页,69图)绘有与拍品同样的折枝花果纹饰。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刊物将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碗上描绘的一种折枝花果纹注解为枇杷。其实,此种折枝花果纹应为——天竹。天竹又名南天竹,清枝瘦节,红果累累,经久不凋,象征长寿之意。 |
业务合作: 80480998-888/837 fyz@artron.net 责任编辑: 张天宇010-84599636-846 zty@artron.net